目前所在位置 目前所在位置 :房產知識庫 > 房市快訊

2023-08-21 10:12:36

建商挨悶棍 沒賣完新屋統統被加稅
#分享自 自由時報


財政部推動「囤房稅2.0」方案,姑且不論能逼出多少閒置空屋挹注到租屋市場,對建商來說則無疑是一記悶棍,尤其是手中的新建待售餘屋,只要新制上路前沒有賣掉,統統要被加重稅負,差別只在稅率較高還是最高而已。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第四季全國待售新成屋約8.23萬戶,為有統計以來、12年最多,其中屋齡超過2年約3.75萬餘戶、占比45.56%,也就是每2.3戶就有1戶可能適用囤房稅最高稅率4.8%,其餘未滿2年則適用較高稅率約3.6%。

 

開徵囤房稅縣市 新案房價沒有比較便宜

觀察六都待售新成屋分布,去年第四季以新北市最多、約1.66萬戶,桃園市1.36萬戶居次,台中市1.31萬餘戶排第3。

 

相較2021年第4季,以桃園市待售新成屋增幅38.75%最大,台中市31.32%次之,至於台北市、高雄市增幅則不到1成。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過去幾年,針對新建餘屋課徵囤房稅的縣市,其實極少出現建商低價賤售的情況,而且部分建商把稅負成本加進售價,加上前幾年房市景氣走升,餘屋越賣越貴;有的建商索性以租待售,把房子拿來出租而不一味求售。因此,針對新建餘屋課徵囤房稅,政策目標到底為何,還是為課而課,各界意見恐怕大不同。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囤房稅主要政策目的是針對多屋族的投資置產行為,以較高的稅率負擔來壓抑投資客持有住宅的意願。但實際執行能否達成政策目的,則需要深度探討。

 

3種不同樣態都加稅 業者:恐有副作用及反彈

黃舒衛認為,政府提供公共建設以維護私有財產的價值,然後由使用者按資產價值量能課稅,確實是一個理想性的概念。過去無論學界、央行、財政部等各單位都認為台灣房產投資過熱的癥結在於持有稅實質稅率過低。舉例來說,央行2019年就曾以主要國家不動產持有稅收占GDP比率進行比較,OECD平均1.1%,而且1991~2009年與2010~2018年相比,還呈現走升的趨勢,唯獨台灣不但只占0.9%,全球最低,而且還有走跌的趨勢,更是全球僅有,因此認定「加稅」才是抑制房價、抑制投機的關鍵。

 

不過,「囤房稅2.0」沒有從稅基檢討,直接從稅率調整,且不區別囤積居奇、規模經營、生產銷售等,至少3種完全不同的態樣,最後加稅的效果不但不大,而且副作用及反彈其實更嚴重,無法達成政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