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在位置 目前所在位置 :房產知識庫 > 房市快訊

2023-09-28 13:26:15

降囤房稅衝擊 建商籲採單一稅率
#分享自 自由時報


待售餘屋2年內適用1.5% 2~5年2%、逾5年2~4.8%

〔記者徐義平/台北報導〕「囤房稅二.O」即將進入立法院審議,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認為,該草案很不合理,不僅加重住宅生產者的存貨稅負,甚至自住民眾都身受其害,尤其台北市的房屋稅,在建物構造單價、路段率及稅率三要素加乘效應下,若適用稅率四.八%,可能未達都更門檻,累積房屋稅稅額很可能就會超過實際造價。

 

陳勝宏表示,起造人(建商)是新屋生產者、非囤房者,而新案的待售餘屋則是存貨而非囤貨,目前剛好在十年房市景氣循環向下的開端,北市新案要二至三個月才能賣掉一戶,而且買氣低迷可能要持續七、八年,建商手中的存貨是真的想賣,但是賣起來真的很慢。

 

因此,他希望針對起造人部分可朝向單一稅率制度,也就是建商兩年內的存貨適用稅率一.五%,超過兩年、未滿五年則適用稅率二%,超過五年再適用二%至四.八%。

 

稅基、稅率雙調高 恐現刨根效應

陳勝宏指出,若「囤房稅二.O」稅率採最低、最高的區間制,一旦三讀通過,多數地方政府理所當然會選用最高稅率,對於建商來說並不合理。而且,過去幾年稅基部分的構造單價一直調高,「囤房稅二.O」則要調高稅率,稅基、稅率均調高的情形下,將出現刨根效應。

 

先建後售面臨囤房稅 對業者不合理

他表示,建築業面臨缺工缺料的問題尚未緩解,各部會便開始攜手打房,央行五波信用管制、土建融限制十八個月內要開工,實施「房地合一稅二.O」、「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到「囤房稅二.O」,都讓建築業經營環境艱辛,而且之前多項打炒房措施是要建商採先建後售,但「囤房稅二.O」卻在建案取得使照那一刻便加重稅率,讓建商前後被夾殺,已經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