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在位置 目前所在位置 :房產知識庫 > 房市快訊

2024-02-29 09:38:39

地方政府標地定錨高點 助漲房價
#分享自 自由時報


〔記者徐義平、鄭琪芳/台北報導〕土地成本占房價比重五成起跳,地價漲連帶推升房價。對於台中市政府標地惹議,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認為,政府標地就像是把有需求的建商集合在一起再高價競標,最終將標脫地價定錨在高點,而該「公定地價」也會成為民間地主參考的依據,將整體地價推高。

 

標售應盡量減少 建立儲備機制

章定煊認為,這幾波房價上漲與地方政府大舉標售土地有關,將手中土地全數標出,沒有儲備土地的機制,導致房價飆漲時,只能透過政策打房,卻無法透過釋出儲備土地大量興建住宅來平抑房價。

 

他認為,不論是抵費地或重劃區分回的土地,地方政府都應將相當比率的土地儲備起來,僅少部分可以標售,其餘大多數土地可透過地上權或BOT、甚至標租方式進行開發,這樣地方政府還握有土地資源。

 

國有地標售禁令 中央早已施行

事實上,為避免助漲地價、房價,財政部國產署自二○一○年起停止標售北市精華地區國有地,二○一二年修法明定五百坪以上國有地不得標售;且二○二三年起就直轄市屬都市計畫住宅區、商業區面積兩百坪以上國有地暫不標售,優先評估做為社會住宅儲備用地,目前國有地釋出主要採地上權方式。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台灣因資金充沛、土地持有成本低,土地不只是開發原料,更有儲存價值的效果,具備養地、囤地的動機;在房市前景看好的區段,土地標售價格在加工、置產、投資等三大動機互拱下,往往只漲不跌。他認為,一旦土地價格飆漲,最後住宅價格絕對會反映成本上漲;雖然建商獲利不見得增加,但會拉大有屋、有地階級與無屋階級之間的財富落差。
 

中市居住痛苦指數飆 議員︰應蓋社宅


〔記者蘇金鳳、蘇孟娟/台中報導〕台中市府將於近期標售十三期及十四期重劃區土地,遭內政部行文暫緩;民進黨中市議員痛批市府炒地,成為推升房價的元凶,質疑為何市府不利用抵費地來興建年輕人需要的社宅?國民黨中市議員則反駁,重劃區的開發成本都是市府跟銀行借來的,抵費地的出售就是要攤還借款,降低市府利息負擔,不明白綠營為何反對?

 

盧上任售地 超過胡、林總和

民進黨中市議員陳淑華痛批,盧秀燕上任市長以來,標售土地超過前市長胡志強及林佳龍的總和,市府已成推升房價的元凶;近五年的房價飆升幅度更超過市民所能承受,房價所得比十一.七四、房貸負擔率突破五十%等居住痛苦指數屢創新高,她呼籲市府應暫緩標售。

 

她指出,市府賣公有地應視都市發展需求進行通盤規劃,不是只為了還息或增加市庫財源想賣就賣;且市府若撙節不必要開支,加強公共建設執行效率,也不至於因工程延宕導致公共建設成本上升,讓市府要賣地另找財源挹注。

 

同黨議員江肇國也說,盧秀燕這幾年不斷賣地,狠到連社宅用地都賣過,帶動台中市不動產行情飛漲,連內政部都看不下去才示警;市府公有土地賣掉就沒有了,建議應循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只處分地上權,而非賣地一了百了。

 

民進黨市議員何文海、張家銨表示,以十三期而言,公設、地主交地未完成,市府就急著標售,且底價跟市價一樣高,是在炒地嗎?不明白市府為何不將抵費地拿來興建社宅?

 

國民黨市議員黃馨慧、楊大鋐表示,標售抵費地是為降低市府負擔,且都是依法行政、審慎斟酌後決定,內政部用「臆測」和「擔心」為由干預地方自治並不恰當。